IT思维

文章页右侧顶部广告

投资思维 | 新浪微博一亿美元投资“有信”是否能够打造出下一个“微信”?

摘要:今日新浪微博宣布以将近一亿美元的额度投资有信,而有信究竟是什么来头?新浪微博投资有信能否构建出通讯市场的下一个微信?


投资思维 | 新浪微博一亿美元投资“有信”是否能够打造出下一个“微信”?

昨日,新浪微博与网络通讯服务移动互联网公司有信达成合作,新浪微博将以近1亿美元投资有信,并进入到无线通讯领域。这意味着,在此之后,或许你不仅仅可以用微博发私信,发语音,也可以用它和你的朋友直接打网络电话了。

相对于微博的耳熟能详,或许你对“有信”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还不十分了解,但事实上,这家创立不到三年的公司在网络电话领域已经有了相当的地位。有信用户规模超过1亿,日活跃用户也达到近千万。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发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网络电话应用市场监测报告》显示,有信的活跃用户覆盖度达到27.4%。并且在这些用户的日常习惯中,对于有信的常用度达到25.2%,超过一半的有信用户,每天打开有信至少3次以上。

有信CEO刘子正用四个关键词这样归纳有信:亿级,(有信积累了1亿级多用户)、开放(无须安装有信即可接听有信电话)、同步(全情投入,步调一致)、高频(每天打开次数非常高),而对于用户描述,刘子正则给出的是低调、闷骚、欲望、准中产。

刘子正的描述,能够让我们联想起的早期微博的用户与此有类似之处:人数的爆发式的增长、高频的使用、同样针对有表达和交往欲望的人群。然而,微博在微信的功能日渐完善之后,更多让人注意的是它的平台化、媒体化的优势,而一对一社交的属性便渐渐被是市场的新起之秀所掩盖。

微博为什么投资有信?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许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重拾微博社交的尝试。对于很多人来说,微博已经变成了一种和“今日头条”差不多的东西:更加关注名人、陌生人等弱关系,而很少去对最基本的朋友进行沟通。通过介入网络电话和日常通讯这个社交的强需求和高频动作,对微博来说,既能够保证旧有用户的粘度,又能够作为之后继续拓展社交领域的一个“桥头堡”。

而反过来,有信与微博合作,或许则是看到了更多“半熟”关系拓展的的前景。事实上,单纯的网络电话,很多时候的对手不是电话,而是更加便捷的即时信息。而需要电话的高频场合,很多时候其实较即时信息更为正式,或者伴随着较多的信息交换和社交“仪式感”。所以,有信下一个更多的目标,应该是较为正式的工作沟通、正式交往等工具性的场景。这一块如果能够跟微博搭建的商务平台,以及诸多中V、大V提供的医疗、法律、消费等体系相契合。这样,微博就能够完成微博生态圈中的通讯环节,增强了商业平台的吸引力。而有信借助这个机会也介入了更大的市场,也可以帮助有信巩固行业的领先地位。

此外,有信与微博合作还有另外一个着眼点就是,网络电话的增值服务。网络电话最初的解决的痛点是费用问题,针对的是对费用敏感的人群。这也是有信得以在三四线城市发展的原因,但问题是,这种趋于“免费”的消费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又会抑制有信的商业化前景。何况,对于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来说,通讯选择是非常多元的,拨打电话只是一个排名很后的选项。如果能够与微博合作,有信能够借助微博平台的资源推出更多的语音和服务,微博也能借助有信在三四线城市继续扩张。有信在接受微博注资之后将投入1亿元进行通信补贴,也表现了凶猛的市场扩张意愿。

不过,说的再好仍然要回到实际 —— 有信打算如何改进自己的产品呢?毕竟网络电话是个比较有历史的产品,不考虑费用问题,在移动端使用网络电话仍然有种“叠床架屋”的感觉,纵然微博可以在一定程度提升它的企业应用前景,但是有信的这些服务真的能够让不用网络电话的人开始使用网络电话,甚至为之付费吗?能在回答PingWest记者的提问“这次合作会给有信带来哪些形态的改变”的时候,有信CEO刘子正给出的答案是Logo变了,还有“更加专注于打电话”。要达到改变用户习惯的目的,仅凭这两个肯定是不够的。

而未来两家公司之间还会存在更多的合作机会,相信凭借两者的优势互补,未来还是很可期的。

(from:fengshangyue,PingWest中文网)

IT思维

IT思维(itsiwei.com)是互联网首个定位在科技与电商“思维”韬略的平台,我们时刻关注互联网电商行业新动向; 诚邀行业资深从业者加入“思维客家族”!

发表留言

Return to Top ▲Return t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