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思维

文章页右侧顶部广告

让农民当“甩手掌柜”,这些公司正在引领一场农业数字革命

2020-11-25 20:15:04 0 智能+ | , ,

公众号/创造一下

作者 | 门宇阔

编辑 | MoMo

在技术赋能下,农业生产正在酝酿着下一次变革。

农业似乎从来都是不性感的。

但就是”不性感”的农业,几千年来支持着整个社会体系的繁荣。在技术的催化下,历史上爆发了几次农业革命,从耕犁工具到灌水系统,从除草剂到转基因…每次农业的进步,都孕育了更多的人口容量和更广阔的文明天花板,而在AI、大数据、高速移动通信等技术加持的当下,农业也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契机。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所谓的“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只是展现在一张张漂亮的PPT里,成为各级领导嘴边常挂着的发展目标。我们想知道,当具体到每个县,每个村,每一亩地的时候,这些高科技究竟在它覆盖的土地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访了几家公司,想了解下农业背后的性感。

室内农业(Indoor Farming)

拼多多今年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大赛,让人和AI进行种草莓的比拼,用120天的时间,用不同的方式控制草莓生长,最后去比对产量、口感、成本等标准。

有有AiCU、智多莓、NJAI. 莓、CyberFarmer.HortiGraph四支AI队伍进入决赛。与他们同场较量的四组队伍,有的是来自中国草莓种植强省的农人,有的来自专业的农业类院校或者农业公司。

传统队伍依托的是以往种植草莓的经验,依据现场环境因地制宜,去做出他们认为恰当的改变。

AI队伍里普遍采用了大规模的传感器方案,在大棚中收集光照、温湿度、土壤含水量等信息。这些数据汇集后,会输入给软件,由AI对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升降温度、施肥、通风换气等不同的决策,AI可以对鼓风机等设备进行自动操控,剩下的部分则由人力负责执行。

从最后的结果上看,AI队在产量上全面领先,平均超过顶尖农人队175%以上。如果放在现实世界里,这可能是几周的先发优势,让采用新技术的厂商能优先获得市场的定价权。

农药喷洒(Precision Spraying)

相比于人工打药,无人机的加入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首先是效率上的提升,在农时或病虫害来袭的日子,农药的喷洒往往需要在1-2天内完成,人工打药每人每天大约在10亩地左右,面对大型农场或连接式农区,经常会遇到人手不足的问题,而如今的无人机则可以在一天内覆盖500亩的农田。

同时,人工打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遗漏、重复,或过度喷洒,无人机使用的是高度雾化的农药,整个过程和路径可以很好地进行规划和监控,非常有利于对水和药剂的节约。

在面对山地作物和果园等复杂地形时,人工作业的效率极慢,需要经常性攀爬和迂回,无人机基本可以忽视地形变化,直接进行高空喷洒。在成本上,无人机在很多时候也更具优势,特别是当农田范围很大时,无人机就是不二的选择,一位来自山东聊城的农户向《创造一下》透露,人工打药大概是10块钱1亩地,虽然费用不高,但有时候会有找不到人的情况。如果不算上维护和专业人员服务的成本,自己使用无人机(不损坏的情况下)的总体使用成本要小很多。

大疆在农业无人机上是领头羊。在最新推出的T30机型上,已经可以实现散播固体负载的能力,可以胜任种子、化肥、饲料等多种播撒场景,播撒1吨肥只需要1小时。

据了解, T30每小时的作业效率可达240亩,单无人机的售价为2万,搭配电池、保修等服务的全能套装的价格为5万5千元。

养殖(Animal Farming)

奶牛养殖业是一个供应商十分冗长的产业,涉及饲料、耗材、药品等上下游供应商,信息的流通和交易的方式在过去几十年内没有大的变化。

内蒙古爱养牛公司通过搭建交易平台,引进尽可能多的供应商,撮合上下游企业直接交易,实现了厂家到客户的垂直对接。目前平台服务牧场客户1200家+、奶牛120万头,供应商600家+、从业者2万多名,2020年预计交易量100亿元,累计为合作牧场降低采购成本近5亿。

爱养牛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局限于to B端,通过云直播,爱养牛为产业的上下游提供了权威的培训和学习课程,让最先进的养牛技术和经验可以在信息和教育不发达的区域迅速传播,这也大大节省了由于地理空间和人员经费所产生的教育成本问题。通过云直播,厂家还可以直接展现自己的商品,消费者能够随时对乳业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在线观看。

爱养牛CEO刘晓江认为,这种技术方式的引入可以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由于过去的一些历史性事件,导致整个中国奶产品无法得到消费者认同,经过这么多年的产业升级,其实中国的奶产品在生产加工等方面,无论是技术还是安全标准都是国际领先的。公众不知道这方面的东西,但我们希望去增加透明度,让更多的中国人去相信中国牛奶。”

农业数字化转型展现了很好的应用场景,但很难说已经迎来了产业爆发的阶段。

在农研科技大赛中,对于草莓的种植,智多莓的刘兴华承认道:“我们确实在产量上领先,我们也可以做更大的大棚,在不同的点上收集数据。但更大规模的,环境变化更多样性的环境下,AI的表现会怎样?这个我们没有验证过。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好处是可以马上调整,老农可以根据一片叶子得知这片草莓长得怎么样,但AI不行,我们积累的数据还很浅,应用到实际还需要时间。”

刘兴华没有提到的,是这类精细化作业的成本,虽然国内没有大规模草莓智能化种植的先例,但参考外国eatsmart的案例,其中涉及的并不仅仅是传感器的部署,还有水肥一体化的设施,一个项目的回本时间可能长达数年,整体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

说回无人机行业,它从2018年起步,至今无人机作业的覆盖范围目前还不到10%,而根据农科院植保所的估算,中国境内大约有70%的可耕种土地不适于无人机作业。原因在于,不同品种的农作物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在苹果树的防虫害上,需要把农药扑洒在果树中下层叶片的背面,这对于无人机来说是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当种植密度大时,几乎没有无人机可以发挥的空间,相比之下,人工可以灵活地应对所有场景。

技术可以让水果长得更好,长得更快,无人机可以解决除农害的刚需问题,但涉及到偏远地区的生产工具买卖和养牛方式学习,本身的经济效益就不明显,用户的意识不容易更跟上,在爱养牛的案例里,平台早先只能通过低价产品和“优惠购”等活动打入市场,之后才能慢慢做效率提升的事情。

当前看来,农业数字化仍处于爆发前夜,一方面技术还无法覆盖大多数场景,设备成本仍处于下探阶段,另一方面农户的需求也没有被激发,市场还需要长时间教育。

转型已经到来,爆发还需要积累。技术进步可以解决很多事情,比如大疆新机通过让机器臂调整俯仰角度,让农药喷雾沿着树枝的斜角,把层叠在一起的树叶打透。AI的好处在于它的“永生”,可以收集不同品种,和不同环境变量下的生长情况,学习更多的数据并从中寻找规律,今后还会有大量的专家和工程师为其提供可以落地的自动化方案。

过去30年的农业自动化革命里,欧美通过技术率先完成了革命,以极少的人力实现了高产量,中国由于人力成本低,缺乏专业人才等因素,并没有最大化提升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在劳动力成本上涨、人口老龄化、环境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智能化农业是一次新机会,是供创新者探索的实验田,也是一场迫在眉睫的任务。

IT思维

IT思维(itsiwei.com)是互联网首个定位在科技与电商“思维”韬略的平台,我们时刻关注互联网电商行业新动向; 诚邀行业资深从业者加入“思维客家族”!

发表留言

Return to Top ▲Return to Top ▲